close

6.jpg

最近看跑步行山的報導,在2021年於香港島發現了多3塊刻有「City Boundary 1903」的界石,以及相關的知訊。所以忍不住整理一下記錄下來。

維多利亞城界石是英國殖民時期為標示香港島維多利亞城範圍而豎立的建築物。

1841年,英軍登陸並佔領香港島,其後逐步將港島西北部海傍一帶發展為城區。其時正值維多利亞女皇(Queen Victoria)在位,故城區取名「維多利亞城」(City of Victoria)。1903年11月20日,港英政府刊登憲報,頒布維多利亞城的具體範圍。

當時的華人稱維多利亞城一帶「四環九約」。據《香港的地名與地方歷史(上) - 港島與九龍》一書指,「環」是「灣」的轉音,其意同「灣」,「約」是清代的地方管理單位。「四環」即下環(灣仔道至軍器廠街)、上環(威靈頓街與皇后大道中交匯處起至國家醫院)、中環(美利操場起至威靈頓街與皇后大道中交匯處)及西環(干諾道西至堅尼地城);而「九約」則為另一套區域界線:

第一約:堅尼地城至石塘咀
第二約:石塘咀至西營盤
第三約:西營盤
第四約:干諾道西至東半段
第五約:上環街市至中環街市
第六約:中環街市至軍器廠街
第七約:軍器廠街至灣仔道
第八約:灣仔道至鵝頸橋
第九約:鵝頸橋至銅鑼灣

維多利亞城界石由花崗岩建造,為一四方形柱體,其長度、寬度、高度分別約為30.5厘米、30.5厘米和136厘米,頂部呈錐形,柱身一面中央位置刻有「CITY BOUNDARY 1903」字樣。據政府的工務文件顯示,界石於不同年份豎立,部分更可能建於1929年。界石的原有數目和位置已難以考究,至今具照片紀錄者共十座,當中三座於2021年間發現。由維城東面至西面,十座界石分別位於:

一:跑馬地黃泥涌道(聖保祿天主教小學對面)
二:寶雲道(近寶雲道及司徒拔道交界;寶雲道健身徑起點)
三:玫瑰崗學校以南約210米等高線的山坡上 (2021年發現)
四:馬己仙峽道17號(已遺失)
五:舊山頂道(近舊山頂道及地利根德徑交界)
六:克頓道(近克頓道配水庫以南)
七:龍虎山西南面約215米等高線的山坡上 (2021年發現)
八:薄扶林道84號(近富林苑側行人隧道口)
九:摩星嶺西北面約140米等高線的山坡上 (2021年發現)
十:西寧街堅尼地城臨時遊樂場(近遊樂場西面入口;西寧閣對面)

據指位於薄扶林道的界石曾因斜坡維護工程由原址南移約500米至現址;西寧街的界石原位處今天的西寧閣內,其時被臨時構築物及廢物所遮掩,1978年市政局建議將之遷移至現址;而原位於馬己仙峽道牆角的界石則於2007年遭人移除,下落未明。故此,現存的維多利亞城界石僅餘九座。

資料來源﹕OASISTREK

arrow
arrow

    lamkat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